保大再保小!! 保近再保遠!!

市場上很多人在論戰終身或定期,平準費率或自然費率,其實還沒有搞定"風險"就先討論這件事,個人認為是本末倒置邏輯不通....

其實我不太喜歡寫這種爭議性的文章,因為不管怎樣都有終身派的支持者會抨擊,但這邊必須澄清,本文並非攻擊終身型保險,而是規劃保險時的邏輯順序要正確!!

生活上我們為了住家的安全,設置消防設施、滅火器或使用防火建材,都是必須付出的代價,付出這些代價的目的,無非為了發生事故的時候能夠有效抑制損失,但有時候風險無法完全避免(如天災),只能靠事後的補償機制

而保險就是一種集合大家力量,分散少數遭遇不幸個體損失的經濟制度,是一種消極風險管理的手段,付出的保險費就是成本,目的是為了發生狀況時可以迅速地予以補償,以維持正常的生活,但資源(收入)是有限的,每樣風險都給保險公司承擔將付出過多的成本,所以應先規劃損失幅度大、無法承擔的風險,自己能夠承擔的風險(例如小擦傷、一般住院)可以自行承擔,以節省保費支出,避免影響到生活品質及其他理財需求!!

綜上所述,規劃時應依以下步驟:

1.可能發生的風險(擔心的事)有哪些,逐一列出

2.評估可能產生多少經濟上的損失或需要的花費

3.將金額由大到小排列順序

4.套入相對應的險種及保險金額

5.計算保費,評估負擔能力及其他理財需求

6.終身or定期

若一開始就先想著要終身有保障,但因為預算因素只能調降保險金額,過分考量未來七八十歲以後的事,卻忽略了眼前保障的缺口,易導致真正發生事故時僅獲得少少的補償,使保險功能無法完全發揮,過不了眼前的難關,但如果預算充沛,不影響生活品質及其他需求的情況下,當然可以選擇終身有保障的商品,客戶有保障,業務也開心~~

簡單來說,規劃保險時只需要考慮萬一"明天就發生狀況我需要準備多少才夠?"&"我現在能付出多少的成本?"即可!!

#終身失能扶助險例外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陳佳波 的頭像
    陳佳波

    陳佳波保險經紀人的部落格

    陳佳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